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命理术相遇,被“AI面相”“大数据算命”等小程序、微信公众号、APP跨界融合,拥趸甚众。 然而,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 这几年AI概念大行其道,但凡与AI搭上关系,仿佛什么东西都能够立马变得“高大上”。“AI算命”,其实也正是这样的套路,靠着AI的噱头,一跃而“登堂入室”。 但是,噱头再唬人,方式再先进,算命依然还是那个算命,一旦认真,你就输了。 比如,一些AI算命程序标榜只要上传一张面部照片,就能够通过智能软件解码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这样的自我标榜,如果你也能信,只能说过于单纯了。 有评论称,要警惕街头算命披上AI画皮。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AI算命披上了AI画皮是不假,可其危害性却比算命先生大得多。 记者调查发现,“AI算命”实质上是通过诱导分享、发展用户来吸金,不少“AI面相”类程序都在显著位置说明招募项目代理商。也就是说,AI算命表面上只是骗你算命,实质上是有更大的“野心”,大有传销的味道。 可见,AI算命准不准另说,更大的危害是会让更多人陷入“互害”的圈套之中。 根据专家的分析,这类AI算命,有着多宗“罪”。 一来要求参与者上传“正面”“五官清晰”“不戴眼镜”“无刘海遮挡”的照片,有可能造成个人生物信息的泄露或被不当利用; 二来只要有经营行为,就必须取得营业执照,线上线下都一样,而算命、看相等字样是不可能出现在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即便AI算命是真,它也是无证经营; 再者,代理零门槛、层级无限裂变、收益按比例提成,“AI算命”的营销推广模式已有变相传销的嫌疑。 所以,对于这类大行其道的AI算命小程序、公众号、APP,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不应该放纵,该查处的就查处,同时要做好相关的常识普及。 而对一般网络用户而言,面对不断刷新的各类噱头,确实要擦亮眼睛,切勿随便就被AI等概念给忽悠了。 算命本就是迷信和愚昧的产物,而AI则象征着现代科技,两者按说是“水火不容”。 但从AI算命程序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并且拿下不少拥趸来看,千万别低估一些理应被淘汰的旧事物利用新技术或者打着新技术的噱头而“借尸还魂”的可能性。 与此对应,在各种信息、概念、噱头满天飞的当下,一名合格的网络用户,就得保持必要的警惕心理,别轻易做了被收割的韭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