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土专家和他的“甜猕事业”
近段时间,六盘水猕猴桃迎来丰收季。聊到自己种的20多亩红心猕猴桃,王成一下沉浸在喜悦中。“今年猕猴桃长得挺好。前几天有个从毕节来的收购商,起初表示只要500公斤,进果园后看到猕猴桃品质很好,最后买走1吨多……”
王成是钟山区青林乡的猕猴桃种植户。一旦聊到猕猴桃种植,顶端优势、雌雄同株、花粉活性、最佳授粉期等专业术语,就会从王成口中接连而出。这与其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形成强烈反差。
“只要多学习、多请教、多研究,就明白里面其中的种植小窍门。”王成告诉记者,自己种猕猴桃已有9年,其间也曾遇到过许多问题。
王成摸索出的套种方法,每年能多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起初并不知道猕猴桃需要人工授粉,结果坐果时,果子不是太小就是形状太难看,而且不少还落果了,第一次种植就亏了一万多块钱。后来,乡里面到六盘水农业农村局请专家给大家上课,我才晓得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自然条件下授粉不良,坐果率很低,必须通过人工授粉才能长出‘卖得出去’的果子。”回忆起第一次种猕猴桃“翻车”,王成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随后,如何嫁接育苗,何时是最佳授粉期,如何“醒粉”等知识点,王成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王成说这都是专家教会自己的本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自己也有许多种植心得。村民有疑问找到我时,我也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猕猴桃种植给王成一家的生活带来明显变化。王成介绍,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挣近10万,这比他过去外出打工强多了。“以前夫妻二人一年在外也就挣个四五万。”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项目扶持等措施,六盘水猕猴桃产业发挥出产业优势,激活了农村的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真正实现了“零资金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的“产业振兴”。
在王成的猕猴桃园中,藤上除了结得有一个个硕大的猕猴桃外,地上还“铺满”了大片的绿色叶子。用王成的话来说,这些都是“顺带赚到的钱”。
“我从专家那里打听到‘套种’。猕猴桃是长在藤上的,我设想,只要不影响猕猴桃的光照和空气流通,那在地上再种一些作物,应该是可行的。于是我就选了板栗薯来种,这一种就成功了。板栗薯一年能卖2万多元,叶子还能用来喂猪。”说起自己摸索出的挣钱小妙招,王成满是得意。
王成向记者展示不同品种猕猴桃的外观差异。
王成从猕猴桃种植“小白”转变为“土专家”的背后,是六盘水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六盘水市紧密围绕培育家庭农场,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送技下乡”,猕猴桃管护培训等方面精准发力,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撒在凉都大地,让种植户更好享受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福利,让“甜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 向秋樾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