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力特田少平:打造“链式”产业生态
◎记者 于瑶
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氯碱下游企业开工不足、行业竞争激烈,导致PVC等主要产品市场行情震荡下行。面对不利因素,氯碱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增强科技创新挖潜增效力度,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英力特,与公司董事长田少平面对面,结合全球氯碱行业发展大势,听取其介绍如何求解氯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逆势突围脱困的新路径。
补链强链育新能
电石是生产PVC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PVC需要约1.37吨电石。今年初,英力特不仅实现电石自给自足,而且首次实现对外销售,截至目前,外销电石2.53万吨。
而这一重要变化,得益于英力特投资8亿多元新上马的年产30万吨电石技改项目。“这个项目是补链强链的关键一招,通过高效减量置换,我们关停了10台能耗偏高的开放式电石炉,新投产了4台高效智慧化的密闭式电石炉,在全国率先使用了密闭间冷式循环水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电石炉高效智能生产作业。”田少平说。
据悉,英力特新投用的电石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密闭电石炉生产先进控制系统,补强了英力特一体化产业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大提升了英力特的节能减排水平。同时,电石生产全过程“不落地”,配套的石灰窑装置也使电石炉的尾气得到全部利用。
“由于多项技术是国内首次应用,目前项目还处于人机磨合的过程,实现稳产满产后,英力特电石综合能源消耗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田少平透露。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化工板块唯一的上市公司,英力特主营业务涉及电石、石灰氮、双氰胺、烧碱、聚氯乙烯树脂、液氯、盐酸等相关产品,拥有全国示范性生产装置,树脂和烧碱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五型树脂是大连商交所期货交割首家免检产品。
“这两年氯碱行业处于周期低谷,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小。我们将聚焦科技创新,培育新产能、新动能,积极提升自身抗压能力,扎实推动企业转型脱困。”田少平说。
绿色低碳促发展
走进英力特厂区,记者看到厂房顶部铺设了大量光伏板。据介绍,英力特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直接并网厂区内电力系统,以自发自用的方式消纳新能源电力,从而降低综合能耗,减少碳排放。
“今年7月,我们近2兆瓦的电石技改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成功,进一步加快了企业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步伐。”田少平说,英力特每年用电大概21亿度,后续还要利用好资源条件,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电力生产,提高企业用电中的绿电占比。
截至目前,英力特累计完成并网容量46.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发电约70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3.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5万吨。
氯碱行业能耗和排放都比较高,“降碳减污扩绿”势在必行。英力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精耕细作氯碱化工的基础上,以PVC、糊树脂和烧碱生产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力(火电+绿电)—电石—聚氯乙烯树脂及副产品—电石渣制脱硫剂”一体化产业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寻找转型突破、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英力特加快“淘旧换新”步伐,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包括7.8万吨石灰氮、1万吨双氰胺,关停了10台20000千伏安及以下电石炉。另外,公司积极推进无废企业建设,全力提升废水、废气和废渣的综合利用。
“我们产生的电石渣原来是填埋的,现在却转变为多领域资源化利用。电石渣送到电厂可用于脱硫,同时还供给相关企业作为中和剂、漂白剂或者建材使用。仅此一项,我们一年就节约固废处理费用1700多万元。”田少平说,除了电石渣循环利用,英力特在废水治理和废气循环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守正创新强管理
采用“5G+北斗”融合定位技术,设立定位信标6000个,定位基站60个,发放定位终端1800个,使每名员工在厂区内的行动轨迹都能准确定位,不属于各自工作范围的区域不能进入;投入2000多万元把控制室搬出装置区之外以保障安全,对现场操作单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控制和调节功能,努力做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通过大量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英力特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和提升,目前已连续安全生产3230天。”田少平介绍,英力特有4个厂区、30多个装置,安全管理难度大,但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守牢安全底线。公司将安全管理细化成194项具体工作内容,保持长周期安全运行,为企业减亏盈利脱困奠定良好基础。
除了安全管理,英力特还特别强化了经营管理,通过对国内外信息收集研判,开展市场及价格运行趋势分析,有效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
“这两年市场行情不好,PVC在之前的20年平均售价大约为每吨6300元,但现在不到5000元,这也倒逼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益。”田少平说。当前,英力特严把销售和采购关口,研判氯碱行业运行趋势,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细化接单数量、调整交货周期扩大预售量。
今年以来,英力特更加强化销售管理工作,通过积极开发终端用户、增加线上销售、开展期货交易等方式降低销售成本,稳定销售收入。新开发产品终端用户16家,线上销售累计占比超过41%。
“我们要以稳固市场份额为目标,在市场开发、销售政策、增加客户黏性、销售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设置,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将目标市场由传统的华东地区向华南地区倾斜。”田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