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上海市 IT时报见习记者 ■孙永会 继《你好,李焕英》后,张小斐正式撕下了“喜剧演员”的标签,先后出演了多部转型作品,比如电影《交换人生》、家庭情感剧《好事成双》,还有近日上映的悬疑犯罪类电影《拯救嫌疑人》。 和《你好,李焕英》中的角色相当,在《拯救嫌疑人》中,张小斐再次演绎了母亲的角色。这部电影改编自2007年播出的韩国惊悚动作片《七天》,由张艺谋之女张末执导。剧情延续了原片中杀人案和绑架案的情节设定,讲述了华人金牌女律师陈智琪被迫为死刑犯丹温辩护翻案,在搜查证据的过程中发现真相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真相,自己也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 “谁动了我孩子,我要谁命!”电影宣传海报上的这句话映射出故事并非仅为犯罪嫌疑人翻案这么简单,它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或在于赞扬母爱,或讽刺人性。 影片的背景设于具有东南亚建筑风格的一个城市——励城,主人公陈智琪(张小斐饰)成功为其辩护人辩护,画面中,她自如地应对检察官的质疑。通过媒体的报道和互联网的宣传,“翻案女王”的人设形象广为人知,台词“我从来不为有罪的人辩护”也为之后的情节埋下伏笔。 不久之后,陈智琪的生活迎来了“拐点”,在和女儿恩恩参加完亲子活动赛后,恩恩遭到了绑架。绑匪通过神秘电话提出了要求——5天内为死刑犯丹温翻案,让其无罪释放,否则便会撕票。于是,对于这位母亲来说,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正式打响。她向警察隐瞒了真相,以女儿暂住外婆家为幌子劝退了警察,孤身开启了搜证之路,同是警察兼爱慕者的好友金志雄发觉不妥,在了解来龙去脉后加入到这场“赛跑”。 随着搜证的进行,与死者梁昕苑有直接联系的关键人物纳吉浮出水面,这是一个性格扭曲、长期嗑药导致患有幻想症的角色,他对梁昕苑的爱偏激且病态。之后,真相进一步被揭开,影片也迎来第一个矛盾冲突点,原来纳吉是励城法院检察长的私生子,为了销毁证据,这名声称要维护社会安宁的检察长却买凶欲杀陈智琪和金志雄二人,并坦白了处理尸体的经过,这一设定也让观众将凶手之嫌对号入座。然而,事情并非如检察长所愿,陈智琪和金志雄照常出现在辩护现场,并成功为丹温翻案。 凶手真的是纳吉?电影中有诸多反转情节,让影院观众惊讶和意外的是被释放后的丹温所表露出的邪恶面目:他一手拿着食物,惬意地走在路边,脸上露出看似柔和的笑容,在偶遇一条小狗时,他俯身抚摸却又迅速勒紧狗绳,让其发出惨叫。这一情节表现了丹温善于伪装、极具心机的真实一面。 影片叙事节奏紧凑,随着丹温的无罪释放,陈智琪如愿救出女儿,剧情也迎来第二个大反转,即绑架案的主谋实则为梁昕苑之母林淑娥,而她之所以大费周章地“救出”丹温,是因为想手刃真凶。对她来说,最遗憾的便是没有接到女儿拨出的最后一通电话,也是通过这通求救电话,她得知了谁是凶手。 在一个废弃的船厂,日光透过墙面的洞隙进入室内,粉碎机嗡嗡作响,被捆绑的丹温正经历着来自一位母亲的惩罚,铁锤击打其膝盖,匕首划破血肉,他正经受死者曾遭受的27刀之痛。上粉碎机是林淑娥泄恨的最后目标,但陈智琪和金志雄及时赶到现场阻止了这位母亲走上犯罪深渊。最后,在和丹温的极限拉扯中,林淑娥从空中坠落,命丧于钢筋,丹温的一条腿则难逃粉碎机的“搅拌”。 “我不是无所不能,但为了你,我无所畏惧。”故事结尾,正义得到了伸张,所有的罪犯得到了相应的处罚。陈智琪和女儿大手牵着小手出现在林淑娥和梁昕苑的坟墓前,母女二人的对话道出了影片的母爱主题:妈妈和孩子是世界上唯一分享过心跳的人。 改编有亮点,口碑两极化上映至今,该电影的口碑两极化突显,在淘票票平台上,评分高达9.1分,而豆瓣平台的评分仅有6.2分。纵观网友评论,整体包含三种态度,其一支持类,认为影片反转不断,悬疑感突出,加上演员演技的支撑让观影过程过瘾且感动;其二质疑类,部分观众认为电影情节细节处理不够到位,漏洞较多;第三类是否定类,认为在翻拍的基础上“剧情连抄都抄不好”。 事实上,翻拍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导演、编剧基于原作将自己的认知和创作赋予新作品上,重拍成自己的作品。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思维”尤为重要。 较之于原片,《拯救嫌疑人》做出的这四点改编让人印象深刻,首先,在男主角金志雄的性格特征上,刻画了一个幽默的警察形象,影片的笑点多来自这个角色,让原本充满紧张的故事氛围也有轻松一刻,相比之下,原片的氛围全程给人压抑和胆寒之感;其次,将检察长塑造成一个用错方法爱子的父亲形象,影片中,他竭力满足儿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他的精神世界,在面对儿子涉嫌杀人时,他选择的方法是销毁证据,杀人灭口,原片中该父亲杀人的动机在于毁证,以防儿子耽误自己的仕途;再次,电影与当下社会的网络环境相联系,新增了“谣言第二次杀人”的情节,即在真相尚未证实之前,网友“造黄谣”,编造死者私生活不检点,有援交、陪酒、嗑药的不良品行,这点与原片有较大差异,原片中的死者确实有诸多不良习惯,当前影片中的设定则为懂事、孝顺和乖巧;此外是对母爱的“放大”,在林淑娥和恩恩相处的5天时间中,她将对女儿的思念寄托在恩恩身上,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而恩恩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哭闹、反抗转变成理解和配合,温馨的背景音乐配上二人的肢体语言,画面既表现出一位母亲的苦楚,也传递了温暖。 “导演这个工种是匠人”张末的身上有多重标签,如大导演张艺谋的女儿、导演、剪辑师、字幕师等。在拥有导演这个身份之前,她的作品有《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等。奇幻爱情喜剧电影《28岁未成年》是张末的电影处女作,她也凭借该电影获得“第十届中国银幕风云榜”年度新人导演奖、第14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尽管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仅有5.7分,但这并未让她产生退缩的念头。 《拯救嫌疑人》上映之后,网友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的甚至提出“张末陈思诚化”的疑问,将二者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对比,认为张末在走陈思诚“翻拍海外影片”的老路,在效仿他创作的套路。观众或许并不陌生,近年来,陈思诚在“翻拍界”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名声,如《误杀》系列和今年热映的电影《消失的她》,前者分别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和美国电影《迫在眉梢》,后者则翻拍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客观而言,仅通过一部翻拍作品便得出效仿其他导演的结论,或有失妥当。 对于《拯救嫌疑人》的创作初衷,张末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因为喜欢悬疑类影视作品,所以才计划制作一部具有自己表达的悬疑题材影片。在她心里,导演这个工种,更像是匠人,是一个手艺活。正如她所说:“导演不要去演‘导演’这种身份,这个身份也不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工作,需要自己付出与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